罗浮放歌

我思太古洪荒来,川泽融液山胚胎。
水流山峙天地奠,更有离合何奇哉。
尧时九年嗟澒洞,禹甸九土犹蒿莱。
水患怀襄极泛滥,山疑飘荡无根荄。
相传神山在渤海,三峰上耸金银台。
一朝蓬莱失左股,南溟涌出浮崔嵬。
巨灵有意故附会,罗浮合并难中开。
铁桥横互入云汉,造物好奇为此玩。
两仪原自太极生,二山定有元精贯。
旷观五岳镇中原,衡山乃在诸夏半。
罗浮徒以佐命名,杰出空负炎州冠。
北岳既临北地隅,南岳合居南海畔。
不尔当推粤岳崇,肇锡嘉名成壮观。
仙居第七古洞天,畸人逸士求神仙。
稚川获得丹砂日,安期不遇祖龙年。
竹符丹灶本荒忽,灵禽异蝶还蹁跹。
逃名洗耳来古涧,尽醉卖酒余平田。
当时周罗诸钜公,流连景物兹山中。
儒先岂有烟霞癖,山水偶契仁智胸。
粤洲祖,泰泉翁,居山著述侔化工。
图经特为辟真面,贤关何意埋荒丛。
今秋我来追奇踪,遥探四百三名峰。
飞流万丈白练素,列岫千朵青芙蓉。
出门前导呵哑虎,入室近玩摩铜龙。
忽看云气骤弥合,翻似海色翻鸿濛。
阴晴朝暮各变态,淡浓远近纷修容。
荒村几度绽梅萼,古亭尽日吹松风。
峦烟蜑雨忆坡老,参横月落怀师雄。
我生未得游五岳,五岳披图思大略。
莽苍崇宏定有余,幽秀灵奇当不若。
我与山灵信知己,山灵于我如有约。
使我来时风日佳,天公为我净林壑。
题诗何必碧纱笼,放怀且倒金樽酌。

现代解析

这首《罗浮放歌》是一首充满浪漫想象和豪迈情怀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罗浮山的壮丽景色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

1. 神话与现实的交织
诗人开篇就用夸张的想象,将罗浮山的形成与上古神话联系起来,比如大禹治水、蓬莱仙山等传说,让这座山充满了神秘色彩。他提到罗浮山原本是渤海中的神山,后来漂移到南方,这种想象让自然景观更具传奇魅力。

2. 对罗浮山的赞美与遗憾
诗人认为罗浮山的景色不输五岳,甚至更胜一筹,但因为它地处南方,没有像五岳那样受到广泛推崇,因此感到惋惜。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南岳应该设在南海边,或者直接让罗浮山成为“粤岳”,以此突显它的崇高地位。

3. 隐逸与仙境的向往
诗中提到葛洪(稚川)炼丹、安期生等仙人传说,以及古人隐居山中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他欣赏那些不慕名利、醉心山水的隐士,也暗示自己希望像他们一样超脱世俗。

4. 动态的自然画卷
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罗浮山的景色:瀑布如白练悬挂,山峰如青莲绽放,云雾变幻莫测,梅开松响,充满生机。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的灵秀之美。

5. 个人情感的抒发
最后,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与山的心灵共鸣。他说自己虽未游遍五岳,但罗浮山已让他满足,甚至觉得山灵也在等待他的到来。这种“知己”般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总结: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更是一首心灵的自由之歌。诗人通过神话、历史、自然景色的层层渲染,表达了对罗浮山的深情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语言豪放洒脱,想象瑰丽,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