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陈伯孺仁王寺结夏效长庆

诗寄湾溪老友看,今年结夏择香坛。约翻莲藏日三卷,愿饱花斋午一餐。

经月应酬抛竹素,暂时功课借蒲团。更贪两物堪消暑,栲栳阴浓荔子丹。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邀请老朋友陈伯孺一起在仁王寺避暑修行的事,充满了夏日闲适的禅意和友情的温暖。

前两句像发微信邀约:"老陈啊,给你写首诗看看,今年夏天咱们去仁王寺的香坛边避暑吧!"寺庙的香坛是清净之地,说明他们想找个凉快又雅致的地方。

中间四句是他们的夏日计划:每天翻三卷佛经("莲藏"指佛经),中午吃顿素斋;整个夏天不写公务文书("竹素"代指公文),专心打坐修行("蒲团"是坐禅用的)。就像现代人休假时说"这个月不加班,每天看书、吃健康餐、练瑜伽"。

最后两句最有趣:作者坦白说其实还贪图两样消暑神器——像大簸箕("栲栳")一样遮天的树荫,和红艳艳的荔枝。把修行的清高和口腹之欲结合得特别真实,让人会心一笑。

全诗把佛教修行写得像朋友约着度假,既有"每天读经打坐"的仪式感,又有"躺着吃荔枝"的惬意,展现了古人夏日避暑的智慧——既追求心灵宁静,也不拒绝生活的小确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