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 其二百四十三

维摩大士顿除疑,离四句兮绝百非。
实相门中非我所,一轮心月镇光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佛教修行中破除执念、回归本心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句"维摩大士顿除疑"用维摩诘居士的故事打比方。就像这位智者突然想通所有困惑一样,修行就是要突破思想上的死胡同。这里的"顿除"不是慢慢想通,而是像灯泡突然亮起来般的觉悟。

第二句"离四句兮绝百非"说的是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四句"指所有非此即彼的判断(比如好坏、有无),"百非"代表各种错误认知。就像我们总爱把事情分对错,但真相往往在两者之外。

第三四句用比喻说修行境界。"实相门"指真理的世界,在那里连"我"的概念都是多余的。最后用"心月"这个绝妙比喻——我们的本心就像夜空中永远明亮的月亮,不被乌云般的杂念遮蔽时,自然散发清净光辉。

全诗精髓在于:真正的智慧不是获得什么,而是放下固执的思维模式。当我们停止用是非对错来切割世界,内心就像拨云见月的夜空,本自具足的智慧光明自然显现。这种境界不是靠逻辑推演得来,而是像突然打开新视角般豁然开朗。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