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居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交融。
前两句"绝壑开阑槛,遥峰展画图"像打开了一扇窗:陡峭的山谷间突然出现栏杆(暗示有人居住),远处的山峰像展开的画卷。这里用"开"和"展"两个动词,让静止的风景活了起来。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居生活:僧人化缘的钵里落着雪花("雪翻僧供钵"),香炉的烟与云雾缠绕("云绕佛香炉")。这两句把日常的宗教活动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接着写实用设施:木板桥横跨山涧,竹筒引水到厨房,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智慧。
最后两句"杖藜行药去,九节得菖蒲"最有趣:拄着拐杖去采药,居然找到了珍贵的九节菖蒲(古人认为这种药材有灵性)。一个"得"字透露出意外收获的欣喜,也暗含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全诗就像用文字作画:既有大场景的山水(远峰、深谷),又有生活细节(板桥、竹筒);既写实又充满禅意。最妙的是最后采到灵药的惊喜,让整幅"山居图"突然有了故事性,仿佛能看到诗人拄杖微笑的模样。这种将平凡山居写出仙气的笔法,正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