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慧山见旧题二首 其二

髀肉消磨马上鞍,尘沙满眼路漫漫。
不须更障西风扇,为酌崖泉一洗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骑马远行后的疲惫与豁达。

前两句"髀肉消磨马上鞍,尘沙满眼路漫漫"用很生动的画面描写长途跋涉的辛苦:大腿内侧的肉都被马鞍磨瘦了,眼睛里都是风沙,前路茫茫看不到尽头。这种描写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旅人的疲惫。

后两句笔锋一转"不须更障西风扇,为酌崖泉一洗看",诗人说不需要用扇子挡风了,干脆用山崖间的清泉洗把脸。这里展现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洒脱——既然已经这么累了,不如享受当下的清凉。用泉水洗脸这个动作,既洗去了风尘,也象征着洗去疲惫和烦恼。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地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但又不被艰辛打倒,而是用简单的方式找到慰藉。这种在困境中保持豁达的心态,正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就像现代人工作累了一天,不抱怨加班,而是痛快地喝杯冰啤酒的感觉。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