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山二十韵

奥宅萦河洛,神皋亘昊穹。
群山横地轴,名岳位天中。
海涌三华日,人呼万岁嵩。
敦庞元气抱,峭拔巨灵通。
伊阙云难断,西都赋不同。
汉唐封禅没,篆𨽻藓碑空。
玉镜来群帝,金壶傍老翁。
何须探宛委,应不数崆峒。
南北东西岳,坤离大小熊。
星辰连六合,爵秩冠三公。
毛羽珍禽集,蘡䔄瑞草丰。
吹笙寻子晋,采药羡卢鸿。
九节菖蒲碧,千花踯躅红。
岩开泉澒泻,月隐树䑃胧。
玉册沾微雨,龙旗撼晓风。
祠官燔坎立,祭器太牢充。
青钵悬神榻,黄芝满绛宫。
两阶森桧柏,四壁走蜺虹。
际盛干戈偃,祈年稼穑功。
小臣□祀典,杲日上峰东。

现代解析

这首《太室山二十韵》用华丽的语言描绘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文化底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自然景观的震撼力
诗人用"海涌三华日"形容日出如海浪托起太阳,"峭拔巨灵通"写山势陡峭如天神开辟。特别生动的是"岩开泉澒泻"——岩石缝隙中瀑布奔涌,"月隐树䑃胧"——月光下树影朦胧,这些画面既有磅礴气势,又有细腻美感。

二、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诗中提到汉唐皇帝在此封禅("汉唐封禅没"),碑刻文字被苔藓覆盖("篆隶藓碑空"),还有"玉册沾微雨"等细节,像历史纪录片般展现嵩山作为文化圣地的沧桑。提到仙人王子晋和隐士卢鸿的典故,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人与自然的精神共鸣
诗人通过"毛羽珍禽集"写飞鸟聚集,"黄芝满绛宫"写灵芝生长,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尾"杲日上峰东"的朝阳意象,暗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递出对太平盛世的祈愿。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巨幅山水画,既有"群山横地轴"的宏观视角,又有"九节菖蒲碧"的微观特写。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交织,表达了人对天地、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诗中丰富的色彩(碧、红、黄)、声音(吹笙)和动态描写(龙旗撼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