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雪斋所遗竹箭因以此寄时雪斋南游未回

适足堪申意,浮游亦识机。
未应为信往,著处即忘归(申意浮游信往忘归皆箭名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写竹箭,实则借物喻人,传递深情。前两句说这支箭既能准确传达心意("申意"),又能像浮萍一样感知时机("识机"),暗喻朋友间的心意相通。后两句更妙:箭未射出时仿佛在等待可靠的信使("信往"),一旦射中目标就永远留在那里("忘归"),这既符合箭的特性,又暗指诗人对远行友人的牵挂——既盼他传信回来,又理解他为何迟迟不归。全诗把箭的名字巧妙融入诗句,既写实又抒情,将等待友人的焦虑和体谅化作温柔的诗意,展现出古人"托物寄情"的含蓄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