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骏郎中

叠叠巴山走使轺,不辞岩险奉宽条。
频来马足行应惯,重见民情喜自谣。
雨过寒林微带雪,风生幽谷静闻樵。
清奇定入骚吟笔,乞取邮筒寄下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子骏郎中)不辞辛劳深入山区体察民情的场景,展现了官民之间的温情互动。

前四句写实:连绵的巴山间,使者(子骏郎中)的车马不断往返。他不怕山路艰险,只为传达朝廷宽厚的政策。因为常来常往,连马儿都走熟了山路;百姓们再次见到他时,欢喜得自发唱起歌谣——说明这位官员真正走进了百姓心里。

后四句写景抒情:雨后的山林带着残雪,风吹过幽静山谷传来樵夫的砍柴声。这些清幽奇丽的山水景象,一定会激发官员的诗兴。最后诗人幽默地说:等您写好诗,可要通过邮筒寄给我这个小官啊!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马走惯""民自谣"等生活化细节,展现官员勤政爱民的形象 2. 寒林微雪、幽谷樵声的景物描写,既真实又充满意境美 3. 结尾的"乞取邮筒"既表现文人雅趣,又暗示上下级间的融洽关系 4. 通篇没有说教,但通过具体场景自然流露出对好官的赞赏

这种把政治主题写得如此清新自然的笔法,正是古代文人诗的独特魅力。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