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读书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别墅)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儿子韩符的劝学诗,用对比手法讲了一个核心道理:读书改变命运

1. 开篇用比喻讲学习的重要性
就像木头需要工匠加工才能成器,人只有读书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知识像粮食,不勤奋学习肚子里就空荡荡的。

2. 用"双胞胎变天壤之别"的故事
- 小时候:两家孩子像双胞胎,一起玩泥巴看不出差别(像同个鱼缸里的小鱼)。
- 十二岁:开始有细微差别(一个头发梳得整齐点?)。
- 二十岁:差距明显,像清水沟和臭水渠。
- 三十岁:一个飞黄腾达像龙,一个落魄如猪。有人当官住豪宅,有人当差被鞭打生蛆。

3. 点明原因:学与不学
韩愈直接说:别怪爹妈没给好基因,宰相也可能出身农民,官二代也可能穷得没驴骑。重点在于——知识是随身带的财富,比黄金更保值。

4. 讽刺不读书的人
不学习的人就像穿着衣服的牲口("马牛而襟裾"),行为不义还妄想有好名声,就像无根的积水太阳一晒就干。

5. 最后温馨督促
趁着秋凉好天气,别浪费光阴,快挑灯夜读!虽然知道你想玩,但爹还是写首诗push你一下。

全诗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从"同队鱼"到"龙与猪"的对比,像看快进的纪录片。
- 接地气的大实话:不说虚的,直接告诉儿子"不读书可能去搬砖"。
- 老父亲的急迫感:最后几句能脑补韩愈边写边念叨"臭小子快去看书"。

现代启示:
放在今天,韩愈可能会说:"别刷手机了!现在一起打游戏的室友,十年后人家当CEO你送外卖,就问你慌不慌?"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