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十一 十一月歌

大野极群阴,万物方嗷嗷,一复见天心。折杨柳,立表测土中,短长占日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十一月寒冬的景象,但暗含生机与希望。

开头"大野极群阴"写荒野被阴冷笼罩,万物在严寒中发出哀鸣("嗷嗷"),展现出一片萧瑟。但紧接着"一复见天心"笔锋一转——虽然环境严酷,但自然规律("天心")始终存在,暗示冬天终会过去,生命终将复苏。

后三句转向人的活动:古人通过折断杨柳枝、立标杆测量日影("立表测土中"),根据影子长短推算节气变化。这看似简单的劳动,实则体现了人类在自然规律中寻找希望的努力——即使寒冬漫长,人们依然用智慧观测天象,等待春天的到来。

全诗魅力在于: 1. 用对比制造张力:前两句极写严寒压抑,后文却透出坚韧与希望,形成强烈反差。 2. 以小见大的智慧:通过折柳、测日影的日常细节,展现古人"顺应天时"的生存哲学。 3. 含蓄的乐观精神:不直接写春天,但测量日影的行为已暗示对光明和温暖的期待。

本质上,这是一首关于"在绝境中守望规律"的诗,寒冬终会过去,正如困难终将解决——只要像古人观测日影一样,保持对规律的敬畏与信心。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