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待制挽词(王休) 其一

望重威无怒,仁深勇有馀。
百年忧国志,满箧荐贤书。
德政不胜载,才猷未尽摅。
佳儿人物似,真可大门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王休为纪念杨待制(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而写的挽词,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赞美了逝者的品德和功绩。

首联"望重威无怒,仁深勇有馀"说杨待制虽然位高权重(望重),但从不仗势欺人(威无怒);他心怀仁爱(仁深),同时又有担当的勇气。这两句勾勒出一个刚柔并济的贤臣形象。

颔联"百年忧国志,满箧荐贤书"讲他一生心系国家(百年忧国),还积极举荐人才(满箧荐贤书)。"满箧"形容他推荐人才的文书装满书箱,说明他真心为国选拔贤能。

颈联"德政不胜载,才猷未尽摅"是惋惜之词:他的德政多得记载不完(不胜载),治国才能还没完全施展(未尽摅)。"摅"是施展的意思,暗示他本可以贡献更多。

尾联"佳儿人物似,真可大门闾"是安慰话:你的儿子像你一样优秀(人物似),定能光耀门楣(大门闾)。古人认为子孙优秀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全诗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没有华丽辞藻,但字字饱含真情。通过"不怒""荐贤""忧国"这些具体品质,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逝者的可敬。最后提到"佳儿",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风传承的传统观念。这种用生活化语言表达深沉情感的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