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许阿大灵长
病眼昏如雾,变雨洒絜霖。
闻子畀过门,椎枕一声哭。
龙井张春筵,送客仰华屋。
长揖辞此世,云返下宫宿。
折腰幸归来,一折竟就木。
呜呼五十年,与子频征逐。
清狂混酒人,长呗疑祠祝。
攫取法书跳,嘲谑文园朴。
久染长安尘,常携永安仆。
遇我简通室,因叙情初熟。
泮宫总角游,萧寺同几读。
朝夕数茎齑,瓮飧半升谷。
阿二提食櫑,阿十捧书牍。
家贫苦兄弟,世事伤翻复。
我出逢眼白,子归只头秃。
不如阿二仙,不闻阿十睦。
尊生老隐山,宛死人入屋。
平生书画船,倏尔冲风覆。
藻火洗欲尽,琴瑟调难伏。
有口懒歌鸰,无心先赋鵩。
忆我初第时,暴病刀刺腹。
子来扶掖我,夜起至五六。
悲子不及药,魂飞胡太速。
相贫知己多,以兹泪簌蔌。
念子学书来,退笔有几簏。
千秋翰墨林,定莅钟王族。
米颠邀许颠,须生众香国。
合掌绕莲花,往日曾肃穆。
莫念德生儿,其叔非痴叔。
神饮覆十杯,且享夜台福。
若见长庚星,慎莫假踧。
暂作《升天行》,借他双白虎。
昔者毗山社,三人好奇服。
子初名木孺,若木光煜煜。
授我长孺印,调笑词坛伯。
胡家第三郎,三孺自品目。
文鼎两趾倾,踆乌双足缩。
腾踔大地间,偃蹇惟我独。
夔行拟何之,揽涕空盈掬。
闻子畀过门,椎枕一声哭。
龙井张春筵,送客仰华屋。
长揖辞此世,云返下宫宿。
折腰幸归来,一折竟就木。
呜呼五十年,与子频征逐。
清狂混酒人,长呗疑祠祝。
攫取法书跳,嘲谑文园朴。
久染长安尘,常携永安仆。
遇我简通室,因叙情初熟。
泮宫总角游,萧寺同几读。
朝夕数茎齑,瓮飧半升谷。
阿二提食櫑,阿十捧书牍。
家贫苦兄弟,世事伤翻复。
我出逢眼白,子归只头秃。
不如阿二仙,不闻阿十睦。
尊生老隐山,宛死人入屋。
平生书画船,倏尔冲风覆。
藻火洗欲尽,琴瑟调难伏。
有口懒歌鸰,无心先赋鵩。
忆我初第时,暴病刀刺腹。
子来扶掖我,夜起至五六。
悲子不及药,魂飞胡太速。
相贫知己多,以兹泪簌蔌。
念子学书来,退笔有几簏。
千秋翰墨林,定莅钟王族。
米颠邀许颠,须生众香国。
合掌绕莲花,往日曾肃穆。
莫念德生儿,其叔非痴叔。
神饮覆十杯,且享夜台福。
若见长庚星,慎莫假踧。
暂作《升天行》,借他双白虎。
昔者毗山社,三人好奇服。
子初名木孺,若木光煜煜。
授我长孺印,调笑词坛伯。
胡家第三郎,三孺自品目。
文鼎两趾倾,踆乌双足缩。
腾踔大地间,偃蹇惟我独。
夔行拟何之,揽涕空盈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好友许灵长(小名阿大)而作,充满了悲痛、回忆与感慨。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共同经历的贫苦岁月,以及生死离别的痛苦。
1. 开篇的悲痛 诗的开头写作者因听闻好友去世的消息而痛哭,眼睛哭得模糊不清,泪水如雨。他回忆起两人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在龙井的宴会上送别好友,没想到那竟是永别。好友的突然离世让他难以接受,感叹人生无常。
2. 回忆往昔情谊 作者和许灵长相识五十年,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他们年轻时一起读书、喝酒、嬉闹,甚至互相调侃对方的性格和爱好。尽管生活贫苦,但彼此扶持,共同度过艰难岁月。诗中提到“阿二”“阿十”等兄弟,说明两家关系亲密,像亲人一样。
3. 生死离别的痛苦 作者想起自己曾经生病时,许灵长日夜照顾他,而如今好友却突然离世,连救治的机会都没有,让他更加悲痛。他感叹命运不公,好友一生热爱书法,本应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却英年早逝。
4. 对好友的祝愿 虽然好友已逝,但作者相信他的才华会在另一个世界得到认可,比如被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接纳,或者与米芾(米颠)这样的狂士为伴。他希望好友在另一个世界安享福乐,不要再为尘世烦恼。
5. 结尾的感慨 诗的结尾回到现实,作者想起年轻时他们几个朋友(包括许灵长和“胡家第三郎”)曾以“三孺”自称,意气风发,如今却只剩自己孤独活着。他忍不住再次落泪,感到无尽的悲伤。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挚情感。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如一起读书、贫苦时的互相帮助)展现两人深厚的友谊。生死离别的痛苦、对往事的怀念、对好友的祝愿,都让读者感同身受。诗中既有对生命的无奈,也有对逝者的美好寄托,情感深沉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