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山渡行

中泠之西古石排,狂波悍浪何能摧。
颠崖骨立不受土,草木坚瘦知谁栽。
长蛇怒结花磥磈,苍隼饥啸寒毡毸。
舟师雨汗渡洑水,捩舵失手遭旋雷。
我行十月潮如落,百仞仡立青琼瑰。
天吴白鲸隐映没,贝阙珠宫空洞开。
沉沉窟宅閟奇鬼,赤衣驾马胡为哉。
群珠可燬不可照,扶桑羡门归去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险壮阔的江海行船图景,充满了大自然的野性力量和神秘色彩。

开头四句写江中古老的石排山:这座山像骨头一样嶙峋陡峭,连泥土都挂不住,却能抵挡狂暴的江浪。山上草木稀疏坚韧,不知是谁栽种的,凸显出顽强的生命力。

接下来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山石像盘踞的巨蛇,又像饥饿的老鹰竖起羽毛。船夫冒着大雨奋力掌舵,稍有不慎就会被漩涡吞噬,展现了行船的凶险。

中间部分写十月退潮时的奇观:百丈高的青色礁石露出水面,像精美的玉石。水神"天吴"和白鲸时隐时现,海底龙宫仿佛敞开了大门,营造出神秘的海底世界。

最后四句转向诡异想象:深水中似乎藏着红衣鬼怪驾着马车。诗人感叹这些珍宝虽美却不可触碰,不如远离这危险之地,回到人间。全诗通过惊涛骇浪、神秘生物的描写,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面对险境时渴望平安的朴素情感。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