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歌

天子仁圣万国归,天马来自西海西。
元云披身玉两蹄,高踰六尺修倍之。
七度海洋身若飞,海左海右雷霆随。
天子晓御慈仁殿,天风忽来天马见。
龙首凤臆目如电,不用汉兵三十万,有德有归四海羡。
天马来,庶政平。
天子仁圣万国清,臣愿作歌万国听。

现代解析

这首《天歌》是一首赞颂帝王仁德与祥瑞的颂诗,用天马降临的祥瑞景象来比喻天下归心的盛世局面。全诗通俗易懂,充满画面感和节奏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天马的神奇形象
诗人用"元云披身""玉蹄""龙首凤臆"等夸张比喻,把天马塑造成腾云驾雾的神兽。特别强调它"七度海洋身若飞"的非凡能力,这种超自然的描写其实是在暗示:只有真正的仁德之君,才能吸引这样的祥瑞降临。

2. 天子与天马的互动
诗中描写天子在慈仁殿(这个殿名本身就暗示仁政)时,天马突然出现。这里用"目如电"的细节,既表现天马的灵性,也暗喻天子明察秋毫。"不用汉兵三十万"这句很妙——历史上汉武帝为求汗血宝马曾远征大宛,而这里说当今天子以德服人,自然就有天马来朝,形成鲜明对比。

3. 政治理想的表达
最后六句直接点明主题:天马到来象征"庶政平",反复强调"天子仁圣"带来"万国清"的太平景象。最有趣的是结尾"臣愿作歌万国听",表面是臣子献诗,实则暗示天子的仁德应当广传天下,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白的赞美更有力量。

全诗用天马这个意象贯穿始终,把祥瑞、仁政、天下归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既保持了颂诗的庄重,又通过"飞越海洋""目如电"等动态描写让诗文充满活力。最核心的思想是:真正的统治力量不是武力,而是仁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