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滇南怀锦江旧业 其二

家住城南锦水堤,白沙翠竹绕柴扉。
芭蕉叶底藏春色,荔子枝头带夕晖。
惆怅几回频入梦,寂寥千里但思归。
不知我种门前柳,长大于今几尺围(明崇祯《肇庆府志》卷四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又略带忧伤的田园画卷。

前四句像一张老照片:我家住在城南锦江边的堤岸上,白色的沙滩、翠绿的竹林围着简陋的柴门。芭蕉叶下藏着春天的气息,荔枝树枝头披着夕阳的余晖。这些景物描写特别生动,白沙、翠竹、芭蕉、荔枝,都是南方特有的风物,组合起来就像一幅水彩画,让读者能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那个美丽的家乡场景。

后四句转向抒情:我一次次在梦中回到这里,醒来后只剩千里之外的孤独,心里只想着回家。最牵挂的是门前亲手栽的柳树——不知道现在长多粗了?这里的情感特别真实动人,用"柳树长多粗"这个具体细节,代替了空泛的思乡情绪,就像我们现代人惦记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今年开得旺不旺一样,让思念变得可触摸。

全诗妙在把"想家"这个抽象感情,通过白沙翠竹、芭蕉荔枝、门前柳树这些具体事物来表达。特别是最后问柳树有多粗这句,看似平常,却最能击中人心——就像我们离家的游子,最惦记的往往就是家门口那棵熟悉的树。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几百年前的乡愁在今天读来依然鲜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