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子行(自注:为艮思观察子庠生敩憼作。)
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自注:时寓居河南辉县。)。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登危临深古所戒,成仁取义非过情。
读书要在持大节,至行煌煌如火烈。
旌庐令典金石光,精神不逐劫灰灭⑴。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自注:时寓居河南辉县。)。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登危临深古所戒,成仁取义非过情。
读书要在持大节,至行煌煌如火烈。
旌庐令典金石光,精神不逐劫灰灭⑴。
现代解析
这首《沈孝子行》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孝子故事,用朴实的语言歌颂了主人公沈敩憼(小凤)为救父母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
诗中首先介绍沈敩憼是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从小熟读经典。但让他留名千古的不是学问,而是他舍身救亲的壮举。当父亲遇到危难时,他冒死陈情相救;当邻居失火危及母亲灵柩时,他奋不顾身扑救,即使被烧得"头焦额烂"也要保全母亲灵柩,最终献出生命。
诗人通过几个细节展现孝子的品格:他穿着孝服救火,明知危险也不肯脱下;他生前还续写过《诗经》中关于孝道的篇章;他一生洁身自好,谨遵家训。这些细节让一个忠孝两全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古代本有预防火灾的殡葬礼仪,但因礼制荒废,导致孝子葬身火海。虽然孝子父亲悲痛欲绝,但当地百姓请求表彰他的孝行。诗人认为,读书最重要的是坚守大节,这种崇高的品德就像烈火一样光明灿烂,即使肉体消亡,精神也会永垂不朽。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赞美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通过具体事例而非空洞说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孝道的伟大力量。诗中"麻衣红"的细节、"头焦额烂"的描写都极具画面感,使孝子的形象更加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