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先世族祖宋丞相文清公元凤祠宇墓于古城关积庆寺
石兽行行草树间,往来人说古城关。
先灵幸托青莲宇,上相曾分玉笋班。
一族再分昭穆序,百年初识祖宗颜。
非才岂足光潜德,负此穹碑勒墓山(祠墓碑文予所制也)。
先灵幸托青莲宇,上相曾分玉笋班。
一族再分昭穆序,百年初识祖宗颜。
非才岂足光潜德,负此穹碑勒墓山(祠墓碑文予所制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拜谒祖先祠堂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朴实却充满家族情怀。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石雕神兽静静立在草木间,路过的行人谈论着古城关的往事。这里用"行行"形容石兽排列的整齐,用"往来人"的闲谈暗示祠堂历史悠久。
中间四句交代背景:祖先的英灵安息在这座青砖寺庙(青莲宇),祖上曾有位宰相(上相)位列朝廷精英(玉笋班指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玉制手板)。经过百年岁月,家族分支(昭穆序指家族辈分排列)才重新认祖归宗。
最后两句是作者自谦:我这样平庸的人哪配彰显祖先美德,只能怀着愧疚为祠堂立碑撰文。"穹碑"指高大的墓碑,"勒墓山"指刻字立碑,透露出对祖先的敬重。
全诗通过祠堂景物、家族历史的铺陈,表达了普通人面对显赫祖先时既自豪又谦卑的复杂心情。最动人的是"百年初识祖宗颜"这句,道出了中国人寻根问祖的永恒情结。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