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百熙联

雅量如谢安石,风度似张曲江,卅年天鉴公忠,生荣死哀,赗赠九重颁异数;
宏奖若毕灵岩,腾达类徐东海,一旦人亡模楷,山颓木坏,孤寒八百哭同声。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简单直白的现代语言来分析,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理解:

上联夸赞逝者张百熙的人格魅力——
1. 说他像东晋名相谢安一样心胸宽广,又像唐代贤相张九龄(张曲江)一样举止优雅。用两位历史名臣作比,强调他德才兼备。
2. "天鉴公忠"指三十年来连皇帝都认可他的忠诚,活着受尊敬,死后受哀悼。"赗赠九重"说皇帝破格给予超规格的丧葬待遇,凸显他地位特殊。

下联写他的社会影响——
1. 说他像清代教育家毕沅(毕灵岩)那样善于培养人才,又像晚清重臣徐世昌(徐东海)那样门生显达。用两位伯乐型人物作比,突出他提携后进。
2. "山颓木坏"用山崩树倒比喻支柱崩塌,最后"八百孤寒"指无数寒门学子集体痛哭,生动展现他作为教育界楷模的深远影响。

全联最大特点是"用典如用今"——虽然每句都引用历史人物(谢安、张九龄等),但都紧扣逝者身份(教育大臣),既显文采又不堆砌。通过"雅量""宏奖"等具体品质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这位教育家的立体形象:既是国家栋梁,又是寒门学子的引路人。哭悼场面"八百同声"的描写尤其打动人,比直接说"深受爱戴"更有画面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