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尝馔北食儿女辈不能过芜湖多鱼且美仆生长泽国不可一日无此
不得扬州蟹蛤尝,江乡鱼味亦相当。
自从南渡为生理,惭见东人说故乡。
出火麦团犹雪白,带浆米饭更鹅黄。
老人日日惟须此,长笑儿郎太楚伧(自注:借韵。)。
自从南渡为生理,惭见东人说故乡。
出火麦团犹雪白,带浆米饭更鹅黄。
老人日日惟须此,长笑儿郎太楚伧(自注:借韵。)。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江南老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以及南北饮食差异带来的生活感慨。
前四句说:虽然吃不到扬州老家的螃蟹蛤蜊,但芜湖的鱼也很鲜美。自从逃难到南方生活后,听到北方人聊起故乡美食就感到惭愧——这里藏着战乱年代背井离乡的酸楚。
五六句用"雪白的麦团"和"鹅黄色的带浆米饭"具体描写南方饮食。这些食物虽然精致,但终究不是家乡味道。老人每天就靠这些食物度日,反而笑话年轻一辈吃不惯南方菜的"土气"(楚伧指粗俗土气)。
全诗最动人的是藏在美食背后的乡愁。老人表面在比较南北饮食,实际是在说:就算逃难地食物再美,也替代不了记忆中的家乡味。最后调侃儿女"太土气"的细节尤其鲜活,既显露出老人的豁达,又暗含对故乡的执念。这种通过日常饮食表达深沉情感的手法,让乡愁变得具体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