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嗣孙翰林五经博士元蒙恩赠封父母

尼邱降神圣,鸿化流无疆。三迁毓明德,重光丽秋阳。

周辙竟不西,斯贤复遑遑。坐令百代下,掩卷悲齐梁。

博士几叶孙,逢时迈虞唐。通籍联禁从,鸣玉司烝尝。

仍于报功典,再衍酬恩章。煌煌紫鸾书,照耀东山傍。

逝者不可作,萱枝独芬芳。永怀五鼎意,先后同悲凉。

予亦章甫士,诗书沐馀光。顾兹盛明典,何以称褒扬。

共惟神明胄,允矣万夫望。惟圣始孝弟,惟皇眷忠良。

怀哉复何言,尔祖训有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儒家学者对家族荣耀与道德传承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家族荣光的故事
开头用"尼邱降神"(孔子诞生地)比喻家族诞生了像孟子这样的圣贤。通过"三迁教子"的典故(孟母三迁),展现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后文提到"博士几叶孙",说的是诗人作为孟子的后代,如今在朝廷担任要职,获得皇帝封赏父母的光荣。

2. 古今对比的感慨
诗中"周辙不西"指周朝礼乐衰败,暗喻道德沦丧的时代。诗人看到当今盛世("逢时迈虞唐"指超越尧舜时代),既欣慰又伤感——欣慰自己生逢明时,伤感先祖没能遇到这样的好时代。

3. 道德传承的思考
最后部分点明核心思想:真正的荣耀不在于官位,而在于传承"孝悌忠信"的祖训。"五鼎"指高官厚禄,但诗人更看重"萱枝芬芳"(母亲教诲)的道德滋养。末尾自谦身为儒生("章甫士"),思考如何不负这样的家族传承。

全诗用平实的比喻:
- 把皇帝诏书比作"紫鸾书"(凤凰衔来的圣旨)
- 用"秋阳"比喻德行的温暖
- "萱枝"代指母亲的教育
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真正的荣耀是道德传承,而非官位高低"的儒家价值观,对现代人仍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