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唐马,仲穆临
龙眠画马妙入神,貌得唐时马与人。
人通马语默相契,马知人意更相亲。
文皇昔御六龙出,天为圣主产骐驎。
开元马牧蕃盛日,泛驾齧膝谁能驯?
自昔龙驹有天骨,骕骦独起秋轮囷。
西巡不复觞王母,东归政尔惭直臣。
马图流传至汴宋,玉骢紫燕聊前陈。
守文之君保成业,不肯一日开边尘。
遂寘骅骝鼓车下,猛蛟失水无完鳞。
柏台退休亲貌得,画意逮逼曹韩真。
画史才知粉墨趣,学士乃通元化因。
曹韩骨朽伯时死,馀不溪上苕花春。
临摹不得画史意,掩卷愁眉谁与伸?
人通马语默相契,马知人意更相亲。
文皇昔御六龙出,天为圣主产骐驎。
开元马牧蕃盛日,泛驾齧膝谁能驯?
自昔龙驹有天骨,骕骦独起秋轮囷。
西巡不复觞王母,东归政尔惭直臣。
马图流传至汴宋,玉骢紫燕聊前陈。
守文之君保成业,不肯一日开边尘。
遂寘骅骝鼓车下,猛蛟失水无完鳞。
柏台退休亲貌得,画意逮逼曹韩真。
画史才知粉墨趣,学士乃通元化因。
曹韩骨朽伯时死,馀不溪上苕花春。
临摹不得画史意,掩卷愁眉谁与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唐代名画《唐马图》为主题,通过描绘画中骏马的神韵,寄托了作者对盛唐气象的追忆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盛赞画家李龙眠(李公麟)画技高超,能画出人马心灵相通的境界。用"人懂马语""马知人意"的拟人手法,展现画作的传神。
2. 中间通过对比手法,先回忆唐太宗时期"六龙出巡"的盛世景象,又转到宋代的保守政策。用"猛蛟失水"比喻骏马被用来拉车,暗指人才不得志。这里通过马匹的命运变化,折射出时代兴衰。
3. 结尾抒发感慨:真正的艺术精髓("曹韩"指古代画马名家)已随大师逝去,后人临摹只能得其形不得其神。最后"苕花春"的意象,既点明作画时节,又暗含对艺术传承的忧虑。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马匹命运与时代兴衰巧妙结合:盛唐的骏马象征国力强盛,宋代的马匹拉车暗示保守萎靡。通过"画马"这个载体,既赞美了艺术永恒的魅力,又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