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资深赠古瓦砚及诗
世贵铜雀砚,常患伪乱真。
千金买渴雀,虚名何足珍。
李生心好古,身困道不贫。
得此佳陶泓,制由万道人。
慇勤持赠我,器古诗清新。
置之窗几间,日与毛颖亲。
未能草太玄,姑用注获麟。
罗文及端紫,贵幸无比伦。
屈尔居蓬窗,与我同艰辛。
研磨媚权贵,挥染劳精神。
兹我所不敢,铭以书诸绅。
千金买渴雀,虚名何足珍。
李生心好古,身困道不贫。
得此佳陶泓,制由万道人。
慇勤持赠我,器古诗清新。
置之窗几间,日与毛颖亲。
未能草太玄,姑用注获麟。
罗文及端紫,贵幸无比伦。
屈尔居蓬窗,与我同艰辛。
研磨媚权贵,挥染劳精神。
兹我所不敢,铭以书诸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收到朋友李资深送的一方古瓦砚台和题诗后的感想,核心思想是"不慕虚名,安贫乐道"。
开头用铜雀砚作对比:世上追捧名贵的铜雀砚,但真假难辨,花大价钱买"渴雀砚"只是图虚名。而李生(李资深)虽然生活清贫,却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他送的这方用古瓦制成的砚台("陶泓"指砚台),虽然朴素但承载着历史感。
中间描写砚台的使用场景:作者把它放在窗边,每天用毛笔蘸墨写字。虽然不能用它写《太玄经》这样的巨著,但可以记录平凡生活("注获麟"指记录小事)。这里用名贵的罗纹砚、端砚作反衬,强调这方古瓦砚虽然简陋,却更显珍贵。
最后表明心迹:这砚台和我一样过着清贫生活("蓬窗"指简陋住所)。有些人靠写文章讨好权贵,这种耗费心力的行为是我所不齿的。结尾"铭以书诸绅"是说要把这份心意牢记在心,其实是表达"宁可清贫也要保持文人风骨"的志向。
全诗通过对比名砚与古瓦砚,批判了追逐虚名的风气,赞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砚台在这里既是文具,更是文人操守的象征,传递出"器物不在贵贱,可贵的是使用者的品格"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