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鼎湖龙去未期年,天不慭遗,遽招硕辅老成,攀髯同逝;
北海蛇祥惊大岁,我怀通德,凄绝泰山梁木,曳杖闻歌。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重臣张之洞的作品,用现代语言解析如下:

上联以"鼎湖龙去"暗喻光绪帝刚去世不满一年(未期年),紧接着用"天不慭遗"(老天不愿留下贤人)表达对张之洞突然离世的痛惜。"攀髯同逝"借用黄帝乘龙升天的典故,暗示张之洞如同追随先帝而去,突显其忠臣形象。

下联用"北海蛇祥"的典故(孔子获麟预示圣人将逝)暗示噩耗,"泰山梁木"比喻国家栋梁的倒塌,就像泰山崩毁、房梁折断。"曳杖闻歌"描绘老人拄杖哀歌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看到众人痛哭送别的画面。

全联通过四大亮点打动人心:
1. 双线哀悼:既悼张之洞,又暗含对光绪帝的追念
2. 比喻精妙:用"龙/蛇"象征帝王将相,"梁木"喻国家支柱
3. 画面感强:从"攀髯升天"到"拄杖哀歌",形成电影般的镜头语言
4. 情感递进:从天妒英才的愤懑,到栋梁折毁的绝望,最后落于众人悲歌的凄怆

这种将历史典故、自然意象与真挚情感熔于一炉的手法,既彰显了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又传递出"一个时代落幕"的深沉慨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