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琴德(昶)题泖湖渔舍图即送旋里
王郎昔居泖湖里,出户观渔并湖水。
王郎今作《渔舍图》,纸上芦菰北风起。
芦花菰叶风萧萧,烟深不见垂虹桥。
水泽朝飞洞庭雨,亭皋暮落吴江潮。
江上渔村带寒巘,缓刺轻舟向平远。
波静鸣榔月上迟,日斜挂席风吹晚。
晓来网得淞江鲈,尊有清酒饭炊菰。
芦帘纸阁夜飒飒,风雨坐伴青镫孤。
就中隐约画师意,苍茫一叶湖山次。
颇似蒲帆别岸初,回头恰见湖中寺。
只此丹青貌故山,拂衣归思向云閒。
秋风夜火松陵驿,唯有渔人认客还。
王郎今作《渔舍图》,纸上芦菰北风起。
芦花菰叶风萧萧,烟深不见垂虹桥。
水泽朝飞洞庭雨,亭皋暮落吴江潮。
江上渔村带寒巘,缓刺轻舟向平远。
波静鸣榔月上迟,日斜挂席风吹晚。
晓来网得淞江鲈,尊有清酒饭炊菰。
芦帘纸阁夜飒飒,风雨坐伴青镫孤。
就中隐约画师意,苍茫一叶湖山次。
颇似蒲帆别岸初,回头恰见湖中寺。
只此丹青貌故山,拂衣归思向云閒。
秋风夜火松陵驿,唯有渔人认客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村画卷,通过今昔对比和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回忆与画作(前8句)
用"昔居"和"今作"形成对比,说明王琴德从真实的水乡生活转为用画笔记录这份记忆。诗中用芦花、北风、烟波等意象,生动再现了画中的水乡景致,特别是"烟深不见垂虹桥"这句,既写实又充满朦胧美。
2. 渔村生活(中间12句)
详细描绘了渔民的日常生活:清晨捕鱼、傍晚归舟、月下停船、煮鱼饮酒。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芦帘纸阁夜飒飒"等句通过声音(飒飒)、视觉(青灯)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归隐之思(最后6句)
点明画作寄托着思乡之情,"拂衣归思向云閒"直接表达了归隐的愿望。结尾用"秋风夜火"的驿站与"渔人认客"的温馨场景对比,暗示只有故乡的渔夫还记得游子,突出思乡主题。
艺术特色:
- 运用动态描写:如"朝飞洞庭雨""暮落吴江潮",让静态的画作活起来
- 视听结合:既有"鸣榔"的声响,又有"芦花"的视觉
- 生活细节:煮鲈鱼、饮清酒等描写充满烟火气
全诗通过对一幅画的描写,既赞美了画艺高超,更表达了对闲适渔隐生活的向往,以及深厚的思乡之情。诗人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将水乡风光和人情味娓娓道来,读来清新动人。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