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晤方明农先生赋赠
桃渡诗人宅,春水生柴门。
未到巳七年,相忆劳晨昏。
壁间画梅竹,斑剥今尚存。
百卷嵞山诗,古调无纤尘。
高吟石城烟,妻子同小园。
僻巷连野寺,萧然如山村。
入室古人在,闭门吾道尊。
吟诗饮醇酒,世俗安可论(先生名文同里人工诗隐于秦淮间)。
未到巳七年,相忆劳晨昏。
壁间画梅竹,斑剥今尚存。
百卷嵞山诗,古调无纤尘。
高吟石城烟,妻子同小园。
僻巷连野寺,萧然如山村。
入室古人在,闭门吾道尊。
吟诗饮醇酒,世俗安可论(先生名文同里人工诗隐于秦淮间)。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这是一首关于诗人重遇方明农先生的诗,并赠予他一首诗。诗中充满了怀旧和赞美之情。
首先,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再次访问方明农先生的住所,这里的环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桃渡诗人宅,春水生柴门。”诗人看到桃花盛开的景象,感受到春天的生机,而方明农先生的家就在这样的美景之中。柴门虽然简陋,但门前的春水给这里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已经有七年没有见到方明农先生了,但一直想念着他。“未到巳七年,相忆劳晨昏。”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然后诗人赞美了方明农先生的生活环境和他的诗。“壁间画梅竹,斑剥今尚存。百卷嵞山诗,古调无纤尘。”墙壁上的梅竹画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方明农先生的诗歌如嵞山的百卷诗一样,充满了古意和真实。没有一点儿世俗的尘埃,非常清新。这是对朋友的高度赞美。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方明农先生的生活场景。“高吟石城烟,妻子同小园。僻巷连野寺,萧然如山村。”方明农先生和妻子一起在小园中高声吟诗,这里虽然靠近僻巷和野寺,但非常宁静和祥和,就像山村一样。这是对朋友生活的赞美和羡慕。
最后,“入室古人在,闭门吾道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方明农先生的尊敬和赞美。即使进入了室内,诗人也感觉到古人的存在;当门关闭时,诗人感觉到自己的道行得到了提升。这是对朋友的尊重和对他所代表的文化的崇敬。最后的诗句“吟诗饮醇酒,世俗安可论”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一起吟诗、喝酒的欢乐时光,他们超越了世俗的纷扰,享受着精神的愉悦。这是对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重访方明农先生的住所和生活环境,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友谊和文化追求。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