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七夕

又趁秋宵月一弦,停梭摇佩踏凉烟。
新愁暗数三千刻,良会难逢十九年(自壬子闰七夕至今已十九年矣)。
莫管黄杨经厄减,尽教乌鹊把河填。
历家七夕如频闰,拚与支机作赠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闰七夕(农历中罕见的第二个七夕节),主题围绕时间流逝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描绘七夕夜景:诗人趁着初秋夜晚的一弯新月,停下织布机(暗喻织女),佩戴首饰漫步在清凉的夜色中。"一弦月"既写实又暗示分离,"踏凉烟"营造出朦胧浪漫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情感核心:诗人细数这些年积累的忧愁("三千刻"极言时间漫长),感叹像这样闰七夕的相逢要等十九年才有一次。用"黄杨木遇闰年萎缩"的典故反衬,说就算命运多舛(黄杨厄),也要让喜鹊尽力搭桥(七夕传说)。这里把人生比作闰年黄杨,体现对命运的抗争。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要是历法能让七夕多闰几次,宁愿把织布机上的零件(支机石)当钱贿赂天神。这种幽默的想象背后,藏着对相聚难得的深切遗憾。

全诗妙在将天文历法的冷知识(闰月)与七夕传说、人生感悟完美融合。用"十九年"这个具体数字,把抽象的时间流逝变得可感,而"支机石作钱"的比喻既新鲜又透着心酸,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面对命运时特有的豁达与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