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暮春时节的淡淡忧伤。
第一句"鲜怡寡乐负清明"说的是:本该是清明时节踏青游玩的好日子,但主人公却提不起兴致,辜负了这美好春光。就像我们现代人遇到好天气却窝在家里刷手机,浪费了大好时光的感觉。
第二句"帘外花如红泪倾"用了个很美的比喻:窗外盛开的花朵像红色的眼泪一样纷纷坠落。这里把凋谢的花瓣比作眼泪,暗示主人公内心的伤感。
第三四句"又是残春将立夏,如何到处不啼莺"写的是:春天又快过去了,夏天就要到来,可为什么到处都听不到黄莺的啼叫呢?这里用"不啼莺"的反常现象,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失落。就像我们期待某个熟悉的声音却听不到时的那种怅然若失。
整首诗通过暮春时节的景物变化,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淡淡的伤春之情。没有直接说"我好难过",而是用"不啼莺"、"红泪"这些意象,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之美的体现。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