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杨园先生补农书作 其三
或曰古四民,最苦农在野。
佃种食余粒,年丰亦患寡。
被体无完衣,充肠只菜把。
商贾操奇赢,鲜衣而怒马。
往来杂冠裳,气习同纨裤。
何必去市阛,辛勤向里社。
嗟哉岂其然,光华石中火。
大抵起耕农,其厚业难堕。
试看古田家,吾乡旧风雅⑴。
毋吟估客乐,遂谓富人哿。
佃种食余粒,年丰亦患寡。
被体无完衣,充肠只菜把。
商贾操奇赢,鲜衣而怒马。
往来杂冠裳,气习同纨裤。
何必去市阛,辛勤向里社。
嗟哉岂其然,光华石中火。
大抵起耕农,其厚业难堕。
试看古田家,吾乡旧风雅⑴。
毋吟估客乐,遂谓富人哿。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对比:农民和商人的生活差距。
农民有多苦? - 种地的人就算丰收年也吃不饱("年丰亦患寡") - 穿的是破衣服("被体无完衣") - 整天吃野菜充饥("充肠只菜把")
商人有多潇洒? - 做生意的赚大钱("商贾操奇赢") - 穿漂亮衣服骑高头大马("鲜衣而怒马") - 混在上流社会("往来杂冠裳")
这时候有人就说:既然农民这么苦,为啥不去做生意呢?("何必去市阛,辛勤向里社")
但诗人坚决反对这种观点: 1. 用"石头里的火"比喻,说真正宝贵的东西(农业)就像藏在石头里的火光,看着不起眼但很重要 2. 强调农耕是立国之本("大抵起耕农,其厚业难堕") 3. 拿自己家乡举例,说务农其实是种高雅传统("吾乡旧风雅")
最后诗人告诫:别光看商人享乐就羡慕("毋吟估客乐"),别以为富人过得就一定好("遂谓富人哿")。这是在提醒人们要看到农业的价值,不要被表面的光鲜迷惑。
全诗用农民和商人的强烈对比,表达了"重农"的思想,就像现在说"不要只看网红赚钱多,粮食生产才是根本"一样,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