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裕之再过会善有怀希颜

寺元魏离宫,十日来凡两。
前与髯卿偕,斋奠少林往。
其时巳薄暮,诸胜不暇访。
今同魏诸孙,再到风烟上。
寺僧导升殿,雄深肃瞻仰。
柱础门限砧,追琢成大壮。
不见磨琢痕,莹滑明滉朗。
摩挲三叹息,后世无此匠。
晚登西南亭,碧玉对千丈。
如王官天柱,如太华仙掌。
留宿赞公房,秀色梦馀想。
夜静耿不眠,泉溜琴筑响。
惜髯今不来,联诗共清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朋友们两次游览会善寺的经历,充满了对古寺的赞叹和对友人的怀念。

第一次是和一位长胡子的朋友(髯卿)匆匆路过,只在少林寺做了简单祭拜,没时间细看。第二次是和姓魏的朋友们再来,这次可以好好欣赏了。诗人用很生动的细节描写寺庙的宏伟——柱子、门槛都打磨得光滑发亮,工艺精湛到让他感叹"现代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工匠了"。

傍晚登上西南角的亭子,看到山景像仙人手掌、像天柱峰一样壮丽。住在寺庙里,夜晚安静得能听见泉水声像琴音,让他想起那位没来的长胡子朋友,遗憾不能一起作诗赏景。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对比:一是两次游览的不同体验,从匆忙到尽兴;二是对建筑工艺的惊叹中暗含"今不如昔"的感慨;最后是美景当前却少了好友相伴的淡淡惆怅。这些日常的游览经历,通过诗人的眼睛变得既真实又充满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