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对回家的渴望,同时表达了对两位好友的深厚情谊。
首联写旅途艰辛:诗人走在泥泞的路上已经够烦心了,偏偏天气还阴沉沉的("云物油油"形容乌云密布),让人更加郁闷。这里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发读者共鸣,谁都有过在糟糕天气里赶路的不愉快经历。
颔联写心境转变:诗人说自己以前交朋友很潇洒,可以为了见朋友不远千里("轻千里")。但现在只想赶紧回家,哪怕只是回到一个小山丘("一丘")也满足。这种对比生动展现了人在疲惫时最真实的渴望——回到熟悉的地方。
颈联谈人生感悟:诗人认为人生真谛("妙处")要靠自己领悟,不能光说不做("躬行"就是亲身实践的意思)。他说不愿意将来后悔自己总是犹豫不决("叹吾犹")。这里像是诗人在泥泞中悟出的道理:与其空想,不如行动。
尾联感谢好友:诗人说两位贤友("两贤")一定会帮助提携自己,他们的深情厚谊比珍贵的玉佩("杂佩"是古人佩戴的玉饰)更值得珍惜。最后这句把友情比作美玉,既典雅又温暖。
全诗妙在把日常小事写出了哲理:从泥泞路上的牢骚,到想家的迫切,再到对友情的感恩,最后升华为"做人要踏实"的生活智慧。诗人用"泥路"象征人生困境,用"回家"代表内心归宿,用"好友提携"展现人间温情,读来既亲切又有深意。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