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长辈写给即将去广西当科举考官的儿子(或晚辈)的赠别诗,字里行间既有过来人的经验传授,又饱含深沉的父辈情感。
前四句像老父亲掏心窝子的话:"我考了三十年科举,就盼着能遇到赏识我的人。现在轮到你当考官了,每次看到考生答卷时,你要记得当年自己考试时的心情啊。"这里用"入帘心"(考生进考场时的心情)提醒儿子要体谅考生,暗示考官手握选拔人才的重任。
五六句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分辨人才就像辨别玉石需要火眼金睛,而我这双眼睛已经被岁月染白了(暗示自己老了)"。既夸赞儿子眼光好,又暗含"我帮不上忙了"的感慨。
最后两句语气突然郑重:"你这次去可千万不能马虎,因为错过人才的遗憾,从古至今都是最痛心的。"一个"恨"字分量极重,把全诗升华——这不仅是父子间的叮嘱,更是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深刻认知。
全诗妙在把大道理藏在生活化的叮嘱里:用"雪霜头"说年华老去,用"慢易"(马虎)说责任重大,最后用古今共通的遗憾作结,让读者感受到科举时代知识分子代代相传的使命感和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