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勤勉尽责的官员形象,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家国情怀。
前四句写这位官员(相国)一心为国操劳,深受皇帝信任。"每膺前席夜"用"皇帝深夜召见谈话"的细节,表现他工作繁忙;"曾属后车尘"暗指他曾追随皇帝左右,说明地位重要。
中间两句用两个典故表达理想:"种竹思仪凤"暗含"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的意思,写他努力培养人才;"将书究获麟"用孔子获麟的典故,写他追求治国良方。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他因忧国忧民而生出白发,但这白发反而让他精神更显矍铄。这里用白发"比向来新"的反常表达,突出了他虽身心疲惫却依然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臣在灯下絮絮诉说,但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那种"鞠躬尽瘁"的赤诚。最妙的是结尾的白发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位在重压下依然保持初心的官员形象。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