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平甫赠张舍人①

通物乐自任,济时常后安。
戢翼思迅风,腾鳞慕惊澜。
天书进廉良,大罟纲目宽。
顷来中林士,继踵青云端。
王侯经纬气,锦绣罗肺肝。
念当五鼎食,肯甘一瓢箪。
著书成揣摩,脱剑横镆干。
孟明已焚舟,廉颇方据鞍。
闭门谢尘轨,釜鱼朝未餐。
竟完稽古力,已使同学叹。
凤池响鸣佩,芸阁峨高冠。
忘年义已深,踵门情更欢。
纵谈剧流輠,处画逾转丸。
广廷来风清,落日微雨残。
凉泉为濯溉,佳树聊盘桓。
长歌斓篇轴,大盟粲珠盘。
宁为端木子,矜此道旁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朋友张舍人的和韵诗,表达了对友人品格和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志向 前四句用比喻手法写张舍人的抱负:像收敛翅膀等待大风的鸟、想腾跃的鱼一样渴望施展才能。"通物乐自任"说他通达事理、乐于担当,"济时常后安"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

2. 才华与机遇 "天书进廉良"到"肯甘一瓢箪"这段,说张舍人像被大网捞起的明珠(比喻受朝廷重用),从山林隐士变成朝堂栋梁。用"王侯经纬气"夸他有治国之才,"五鼎食"与"一瓢箪"对比,突出他不甘清贫、立志建功的追求。

3. 奋斗精神 "著书成揣摩"到"廉颇方据鞍"用典故展现拼搏:像战国策士精心著书,像名将孟明背水一战、廉颇老当益壮。这些历史典故赞美友人刻苦钻研、勇往直前的态度。

4. 文人雅趣 中间描写相聚场景:闭门谢客的清雅("釜鱼朝未餐"指清贫治学),古籍研究的专注,凤池(中书省)、芸阁(藏书阁)等意象展现文人气节。他们忘年之交的友情在清谈、赏景(凉泉、佳树)、吟诗("长歌斓篇轴")中愈发深厚。

5. 结尾寄托 最后以"宁为端木子"(孔子弟子子贡)作结,说张舍人像子贡一样虽身居高位仍尊重学问,而自己愿以旁观者身份保持清醒。这既是对友人的期许,也隐含王安石对仕途与学问关系的思考。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鱼鸟、明珠等生动比喻代替说教 - 历史典故自然融入,展现人物精神 - 对清雅生活的描写充满画面感 - 在赞美友人时也流露自己的济世理想

核心思想是:真正的才德之士,既能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又能保持文人风骨和治学精神。这种既入世又超脱的态度,正是宋代士大夫的典型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