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
我徒旷达由胸臆,耻学鲰生事文墨。
蛟龙长欲趁风雷,骐骥焉能制衔勒。
锵金佩玉良有时,丐色谀言尽虚饰。
功名富贵非偶然,杨子草玄徒默默。
楚兰罢秀足蓬蒿,青松委幹多荆棘。
争如一醉度流年,免使悲欢荡情域。
蛟龙长欲趁风雷,骐骥焉能制衔勒。
锵金佩玉良有时,丐色谀言尽虚饰。
功名富贵非偶然,杨子草玄徒默默。
楚兰罢秀足蓬蒿,青松委幹多荆棘。
争如一醉度流年,免使悲欢荡情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洒脱不羁、不愿被世俗束缚的人生态度,同时暗含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开头两句,诗人说自己生性豁达,不屑像那些迂腐书生一样死啃书本、玩弄文字。他自比蛟龙和骏马,渴望自由翱翔,不愿被缰绳束缚——这象征他不愿被功名利禄或世俗规则限制。
中间几句讽刺社会上的虚伪现象:人们佩戴金银玉石装点门面,低声下气讨好权贵,但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诗人认为,功名富贵不是靠这些手段就能轻易得到的,像杨雄(汉代文人)那样埋头写文章却无人赏识,也是徒劳。
随后用比喻描绘现实的不公:兰花(象征高洁之人)凋零,杂草丛生;青松(象征正直之人)被荆棘缠绕——好人难出头,小人当道。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选择:与其在悲喜中纠结,不如痛快喝酒,潇洒度过一生。这看似消极,实则是看透世事后的一种豁达,不愿被世俗的成败得失扰乱内心。
全诗语言直白有力,用蛟龙、骐骥等意象展现豪情,又用兰花、青松对比荆棘,尖锐批判社会。核心思想是:保持真我,拒绝虚伪,在混浊世界中守住内心的自由。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