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童山四章 其一

扪岭回南阿,清娱足平甸。
桑麻蒸微暄,风翻色时变。
籁寂鸣鸟和,树稀行人见。
移意就嶒崚,拓胸先旷散。
缘径抵松栝,层阴失霄汉。
穷搜辟阴森,蹑迹谢羁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天童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心灵的自由。

开头写作者翻过山岭,来到一片开阔的平野,心情愉悦。阳光温暖,桑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色彩也随之变化,展现出自然的生机。接着,诗中描写了山中的宁静——鸟鸣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和谐,树木稀疏,偶尔能看到行人,给人一种幽静而自在的感觉。

随后,作者将注意力转向高耸的山峰,心胸也随之开阔。他沿着小路走到松树和柏树之间,茂密的树荫甚至遮蔽了天空,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最后,他深入探索这片幽静的山林,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感受到心灵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宁静,同时表达了作者在山水间获得的精神解脱。语言清新自然,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林的清新和心灵的放松。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