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即事

紫禁沈沈清昼永,天上蓬瀛隔尘境。
春风披拂万年枝,玉砌葵花倾日影。
九重勤政念群臣,亲见恩波出内频。
綵缕五文颁焕烂,朱樱万颗赐圆匀。
荷开太液香迎辂,几点閒鸥纡圣顾。
词林拟献清暑歌,尚方又进金茎露。
小臣饱食荷恩光,正忆锄禾农父忙。
田间翘首望霖雨,愿借天瓢洒万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宫夏日生活的画卷,同时暗含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华丽笔触描写皇宫景象:紫禁城在白昼显得幽深宁静,宛如与世隔绝的仙境。春风吹拂着宫中的古树,玉石台阶旁的葵花向着太阳绽放。这里用"天上蓬瀛"的比喻,突出皇宫的尊贵与超然。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记录皇帝勤政的场景:皇帝心系群臣,频频从内宫发出恩赏。赏赐五彩丝线、万颗红樱桃等珍贵物品。太液池的荷花香气迎接御驾,闲适的白鸥吸引皇帝目光。文官们准备献上消暑诗篇,御厨又呈上清凉饮品。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礼仪的繁复。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笔锋一转:诗人虽然享受着宫廷恩赐,却想到田间挥汗如雨的农民。农民们正仰首期盼甘霖,诗人希望能借来"天瓢"为天下普降及时雨。这里用"天瓢"的想象,将宫廷的奢华与民间的艰辛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忧民之情。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结尾的转折:从华丽的宫廷描写突然转向民间疾苦,通过"饱食"与"锄禾"的对比,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由奢入俭"的写法,既展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更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人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