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刘二绍见寄咏怀 其二

三盗各得宜,大钧播群有。
元兀逐利欲,攘窃生腋肘。
至哉无为化,不欲赏不取。
谁能盗清宁,不仁物刍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然法则的和谐之间的对比。

前四句描绘了现实社会的阴暗面:三种盗贼(暗指各种贪欲之人)各自得利,社会资源被强势者瓜分。人们疯狂追逐利益,结果连最亲近的人(腋肘)都会互相算计伤害。这里用"盗"字生动表现了人性中掠夺、占有的阴暗面。

后四句转向理想境界:最完美的治理是"无为而治",不刻意奖赏也不夺取。谁能破坏天地自然的清静安宁呢?在大道面前,不仁之人终将像草扎的狗(刍狗)一样被抛弃。

全诗通过强烈对比,表达了这样的哲理:人为的贪欲会破坏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而顺应自然的"无为"态度才是最高境界。就像大自然不会偏袒谁,真正的智慧是懂得不争不抢的处世之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