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倚阑令•愁来

帘丝外,月波中。晚来风。叶落鸦栖鸦似叶,补些空。

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晚秋月夜的凄清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愁绪。

前两句:“帘丝外,月波中。”

- 帘丝外:外面的帘子外面,暗示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的美感。
- 月波中:月亮洒下的光辉如水波一样流淌,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第三句:“晚来风。”

- 晚来风:晚上的风吹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凉意,为整首词奠定了忧郁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的两句:“叶落鸦栖鸦似叶,补些空。”

- 叶落鸦栖鸦似叶:树叶飘落,乌鸦栖息,乌鸦的形态仿佛就是树叶的延伸,这句诗通过对比加深了画面的凄凉感。
- 补些空:这里的“空”可以理解为空荡荡的天空或是空荡荡的心境,乌鸦和落叶填补了某种空缺,但这种填补却让人心生空虚。

最后的三句:“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

- 此景关人何事,偏增得、愁幛重重:这景象与人的事务有何关系,却偏偏增加了重重的忧愁。这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
- 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试着问一问自己窗内的影子,难道不是同样的愁绪吗?这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外界环境的共鸣,表明这种愁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普遍存在的。

综合起来


这首词通过对晚秋月夜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深深愁绪。晚秋的景象,如落叶、归鸦、月夜,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乌鸦和落叶的对比,加深了孤独感,而诗人内心的愁绪则通过“试问个人窗影里,得无同”的提问,与外界环境产生了共鸣。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饱满,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孤独。

董以宁

董以宁(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