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苗凯歌十章即寄福康安公相行营 其十

榴花红遍四山梁,初度欣看日正长。
十万貔貅齐下拜,凯歌声里庆传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胜利后的欢庆场景,语言通俗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用"榴花红遍"和"日正长"点明了时间——正是初夏时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里用石榴花的火红色彩和漫长的白昼,暗示着喜庆热烈的氛围,就像我们现代人用"红旗招展""阳光明媚"来形容盛大庆典一样。

后两句直接展现庆功场面:"十万貔貅"是比喻勇猛的士兵,他们整齐行礼的场面,就像现代阅兵式上军人列队致敬;而"凯歌声里庆传觞"则生动展现了将士们举杯欢庆的场面,就像现在庆功宴上大家碰杯庆祝的场景。

全诗最妙的是用简单的意象组合:火红的花朵、明亮的阳光、整齐的军礼、欢快的歌声、传递的美酒,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不需要任何修饰,自然就让人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和豪迈。就像我们发朋友圈时用几个emoji表情就能传达心情一样,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庆功图。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