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兰

盈盈九畹姿,托根在沅湘。
朱华吐幽艳,煜煜含朝阳。
湛露濯其英,光风扬芬芳。
萧艾非所伍,莸菅讵为行。
媛㜻不自媚,无乃国之香。
泠泠尼父琴,操之为悲伤。
德馨固所重,采以纫荷裳。
允哉亲兰心,佩之期无忘。
愿言慎初服,令闻日以彰。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兰花为主题,通过赞美兰花的品格,寄托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前八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兰花的美丽姿态。说兰花像九畹(古代面积单位)那样繁茂,生长在沅江湘水边。红色的花朵吐露幽香,在朝阳下闪闪发亮。露水洗净它的花瓣,和风吹送它的芬芳。这里用"萧艾"(杂草)和"莸菅"(臭草)作对比,突出兰花不愿与庸俗之辈为伍的高洁品性。

第二层(中间四句)点明兰花的精神内涵。说兰花不靠妖艳媚人,而是以内在的芬芳成为"国香"。这里引用孔子(尼父)弹琴的典故,暗示兰花就像君子的品德一样令人敬仰。人们看重它的芬芳,采来装饰衣裳,其实是在学习它的品格。

第三层(最后四句)表达作者的感悟。说真正亲近兰花的人,会把它的精神当作随身佩饰永不忘记。勉励人们要像初次穿新衣那样珍惜品德修养,让美好的名声日益彰显。这里的"初服"比喻人最初纯真的本心。

全诗妙在将兰花的自然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既写出兰花的外在美(颜色、香气、生长环境),更突出其内在美(不与杂草为伍、不靠外表媚人)。通过兰花,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要像兰花那样保持纯真本性,在浊世中坚守节操,让美德如花香般远播。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抽象的道德追求变得具体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