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圭云门杲将如雪峰因成长韵奉送
东风被泽国,君有千里行。送君不能远,宿昔春水生。
胡马污中原,旁淮多贼城。即今江南岸,盗贼犹纵横。
颇闻闽粤静,农民方及耕。雪峰佳主人,况欲屣履迎。
两公与谈道,正欲平其衡。但见演若头,自然心地明。
云何未览镜,便欲其流清。君行可语此,勿忧儿女惊。
鄙夫牙齿缺,苦遭尘事撄。七年忧奔走,一饱费经营。
野鹤出笼飞,尚须完翅翎。今者与君别,故乡他日情。
新诗见万一,庶用托同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送别友人时写的,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深情嘱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战乱背景下的送别
开篇用"东风""春水"营造送别的氛围,但随即点明现实困境:中原被金兵占领("胡马污中原"),江南一带盗贼横行。诗人想送行却因乱世不敢远送,只能就近话别,这种克制反而更显情谊的厚重。
二、对友人的殷切叮嘱
诗人听说福建广东相对安定("闽粤静"),劝友人去投奔雪峰寺的高僧。用"演若照镜"的佛教典故(传说演若达多照镜后顿悟),提醒友人要先认清本心才能解决问题,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清自己一样。这些叮嘱既有对友人安全的关心,也包含处世智慧。
三、诗人自述困境
最后八句转为自白:诗人说自己牙齿脱落、为生计奔波七年,像刚出笼的野鹤还需休养。这个比喻生动展现乱世文人的狼狈,与友人远行的洒脱形成对比,更凸显送别时的复杂心绪。
全诗亮点在于将家国忧患、佛理哲思与个人际遇自然融合。既有"盗贼犹纵横"的现实记录,又有"心地明"的精神追求,最后回归到普通人"一饱费经营"的生活困境,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在动荡年代中,知识分子既要关心天下又要保全自身的无奈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