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四日往云际院,田间雨足,喜而赋之

高下田畴水斗鸣,泥深路滑不堪行。
请君听取行人语,只个愁声是喜声。
去年今日政迎神,祷雨朝朝祷得晴。
今岁神祠免煎炒,更饶箫鼓赛秋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久旱逢甘霖时的喜悦心情,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不同境遇,展现了农耕社会对雨水的依赖。

前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雨后场景:高高低低的田地里,积水哗哗流淌像在比赛谁更响亮;泥泞的小路滑得让人寸步难行。这里看似在说行路艰难,实则是为下文做铺垫。

三四句运用巧妙的转折:路上行人嘴上抱怨"愁啊愁",其实心里乐开了花。这种表面抱怨实则欢喜的矛盾心理,生动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哪怕造成不便,也比干旱强百倍。

后四句通过今昔对比强化主题:去年此时忙着求雨,天天祈祷却只盼来烈日;今年不用再煎熬地求神,反而能敲锣打鼓庆祝丰收在望。"煎炒"这个生活化的比喻,形象道出去年干旱时人们内心的焦灼。

全诗语言朴实如话,就像老农在唠家常。诗人抓住"抱怨声里藏欢喜"这个精妙的生活细节,用对比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一场及时雨就是最实在的幸福。这种接地气的喜悦,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感染力。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