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梯飙 其三

柴门四壁愧贫居,惜别殷勤不可虚。铜雀瓦存聊赠子,金銮坡去好同渠。

掉头莫惜题新句,敏手还看草赞书。若见薇花烦寄语,前朝学士已为渔。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贫困中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柴门四壁愧贫居,惜别殷勤不可虚"直白地描述了作者清贫的生活环境(柴门破屋),但因为重视这份情谊,即便生活困顿也要真诚相待。这里用"愧"字既表现了作者的谦逊,也暗示了文人安贫乐道的气节。

颔联"铜雀瓦存聊赠子,金銮坡去好同渠"用了两个典故:铜雀台瓦是曹操建台时留下的珍贵文物,金銮坡是唐代翰林院所在地。作者说自己虽然只能送些残瓦(暗示自己处境艰难),但期待友人能平步青云。这两句既表现了赠礼的用心,又暗含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颈联"掉头莫惜题新句,敏手还看草赞书"劝友人不要为离别伤感,要继续施展才华写诗作文。"敏手"二字突出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尾联"若见薇花烦寄语,前朝学士已为渔"最耐人寻味:薇花象征隐士生活(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作者托友人如果见到隐士,就带句话——连前朝的学士都去当渔夫了(暗指时局动荡,贤士归隐)。这句既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又保持了文人特有的含蓄表达。

全诗在朴实语言中藏着精巧构思,通过"铜雀瓦""薇花"等意象,把清贫中的真挚友情、对时局的隐忧都娓娓道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困顿中依然保持的文人风骨——虽然自己过得不好,却依然关心朋友、心系天下。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