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题陈莲汀铣载书访友图,时余将有赣州之行。

看凉萍散镜,卧柳阴桥,闲倚孤篷。
万卷成书逸,算古怀绵缈,知己难逢。
所思路隔秋水,门巷忆芙蓉。
借舻雁鸣寒,溪鸥问讯,旧约应通。
匆匆。
怅迟暮,认嫏嬛福地,翠莽烟重。
食尽神仙字,叹前生脉望,犹滞尘红。
楚云为我招隐,心素美人同。
待说与相思,扁舟听雨还听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文人即将远行前的复杂心境,通过书、友、自然景物的交织,展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

上片以宁静的秋景开篇:"凉萍散镜,卧柳阴桥"——浮萍散落在如镜的水面,柳树慵懒地垂在桥边,营造出闲适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主人公倚靠孤舟,暗示即将启程。接着笔锋转向书籍与友情,"万卷成书"体现学识渊博,但"知己难逢"道出知音难觅的孤独。用"路隔秋水""门巷忆芙蓉"的意象,含蓄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就像隔着秋水遥望,只能回忆曾经共处的美好。最后"舻雁鸣寒"等句,借雁鸣鸥问传递心意,暗示虽相隔但情谊仍在。

下片转向时光流逝的感慨。"匆匆"二字直击主题,中年人对迟暮的怅惘跃然纸上。"嫏嬛福地"(传说中天帝藏书处)与"神仙字"的典故,暗喻自己虽饱读诗书却仍困于尘世,像"脉望"(书虫)般徒然啃食文字而不得超脱。但随后笔调转向积极,"楚云招隐"表示远方有人召唤,"心素美人同"将理想人格比作美人,表达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结尾"听雨听风"的舟行画面,既暗示旅途艰辛,又展现随遇而安的洒脱。

全词精髓在于:通过书籍、自然景物与友情的三重意象,展现文人远行前既留恋过往,又对未来怀有期待的矛盾心理。最动人的是"叹前生脉望,犹滞尘红"——即便满腹经纶,依然为现实所困的无奈,以及最终选择风雨兼程的勇气,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极易引发共鸣。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