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友卿周顺卿刘厚生招游惠山
惠山以泉鸣天下,早岁独游谁见迓。解衣小坐漪澜堂,惟爱清泠盈石罅。
识君恨晚二十年,好事重来览台榭。楼廊墙宇互遮蔽,名胜翻憎困构架。
贵游子弟岂知山,徒侈祠堂竞陵跨。稍登高处始出世,郁郁郊原尽桑柘。
锡山一峰伏复起,断塔著天如仰射。河流城市相掩映,遥指帆樯认湾汊。
茧稻岁易六百万,富甲数郡真可霸。既富教之古有云,成俗方看待文化。
桥头从倚恋山色,窥客时时过娇姹。诸君娱我期尽欢,画舫清歌入深夜。
此游乐甚当再来,谋为东坡筑精舍。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朋友们一起游览无锡惠山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说惠山以泉水闻名,但早年自己独自游玩时无人作伴。现在和朋友重游,坐在漪澜堂看石缝间清冽的泉水,感叹认识这些朋友晚了二十年。这里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接着吐槽现在的惠山:新建的楼台廊阁把自然景观都挡住了,那些富家子弟建祠堂显摆,根本不懂欣赏真正的山景。直到登上高处,才看到开阔的田野、桑树和远处的锡山,还有河上的帆船。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登高望远的畅快。
中间突然插入经济观察:说这里一年蚕丝稻米交易额巨大,富可敌国。但作者认为富裕之后更要重视教育文化,这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写和朋友们的尽兴游玩:在桥头看山色,坐画舫听歌直到深夜。结尾说玩得太开心还要再来,甚至想学苏东坡在这里建个书斋常住。整首诗把山水之乐、朋友之谊和社会思考自然融合,既有美景描写,又有人文关怀,读来亲切又有深度。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