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谒告归阻风御河

雨后风何暴,藏舟古岸阴。
早霜红树遍,残月白河沈。
鸥泛乘长浪,狐跳没远林。
人生信淹速,那敢易初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归途遇阻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象的刻画,传递出人生无常但初心不改的感悟。

前四句写景:雨后狂风骤起,诗人乘坐的小船被迫停泊在古老河岸的背阴处。早霜染红了整片树林,残缺的月亮倒映在河水中缓缓下沉。这里用"暴""阴""残"等字眼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暗示旅途不顺的处境。

五六句突然转为动态描写:白鸥乘着长浪自在飞翔,狐狸敏捷地窜入远方的树林。这两种动物在逆境中依然从容不迫,与诗人被困的处境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人生本就充满未知("淹速"指快慢无常),但无论遭遇什么,都不敢轻易改变最初的志向。这里的"初心"可以理解为人生理想或做人原则,在狂风阻路时更显珍贵。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自然融合:狂风象征人生困境,红树残月暗示时光流逝,鸥狐代表随遇而安的态度,最终落脚在坚守本心的决心上。语言看似平实,但每个意象都饱含深意,能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选择。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