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感秋二首 其二
秋到未(一作来)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
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现代解析
没问题,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一首充满感怀的诗,诗人通过对曲江之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接下来,我将逐句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
1. “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这两句描述了南岸的秋草和西风中的树木。南岸的草已经稀疏,西风吹动的树木显得萧瑟。通过这些景象,诗人传达出秋天的气息和特有的氛围。
2.“秋到未(一作来)几时,蝉声又无数。” 秋意何时来临并不确定,但蝉声已经此起彼伏。这两句描绘了秋初时节特有的声音和感觉,引发读者对季节变化的关注。
3.“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这里描述了莎草平展、绿茸茸的景象和莲花凋落、青露沾湿的情景。这些景象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特点,同时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4.“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诗人站在这里,望着眼前的景色,想起了自己过去在这里感秋的情境。时间流转,情景依旧,但人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5.“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这两句描绘了池水和城山的永恒不变,与人的短暂生命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加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6.“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这里直接描述了诗人自己的变化,从昔日的黑发到现在已经垂白。这是诗人感怀时光流逝最直接的证据。
7.“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荣耀和壮年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它们如同朝与暮的交替一样迅速消逝。
8.“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虽然诗人期望好运来临,但青春已经远去。这是一种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无奈和哀叹。
9.“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没有尽情欢乐,等到年老时只能后悔和感叹。这是对人生易老、时光不再的深深感慨。
最后,“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诗人通过写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将它题在曲江的路上。这是对前面所有感慨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曲江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深深感慨。它富有哲理,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对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