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申叔来备言近况因与之饮
程子过我庐,俛首发悲叹。
前年遭兵火,故业委涂炭。
乡邦更疫疠,骨肉尽离散。
不觉两春度,梦中度昏旦。
昔仰茶园给,到此复牵绊。
山荒不可摘,旧引莫反汗。
挂官名籍在,催期有虚案。
出江既无力,安得便离岸。
东奔又西走,踪迹甚鼠窜。
我今语程子,不消苦疑难。
为生固艰苦,得利亦浩瀚。
逢时纵艰险,当作顺境看。
今夜月色朗,谁将眼界换。
呼酒联吟句,失笑两醉汉。
棹舟过槃塘,身世入汗漫。
前年遭兵火,故业委涂炭。
乡邦更疫疠,骨肉尽离散。
不觉两春度,梦中度昏旦。
昔仰茶园给,到此复牵绊。
山荒不可摘,旧引莫反汗。
挂官名籍在,催期有虚案。
出江既无力,安得便离岸。
东奔又西走,踪迹甚鼠窜。
我今语程子,不消苦疑难。
为生固艰苦,得利亦浩瀚。
逢时纵艰险,当作顺境看。
今夜月色朗,谁将眼界换。
呼酒联吟句,失笑两醉汉。
棹舟过槃塘,身世入汗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程申叔的朋友来找作者喝酒聊天,倾诉自己近年的悲惨遭遇。作者听完后一边安慰他,一边带着醉意和他一起吟诗泛舟,最后在月色中暂时忘却烦恼。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程申叔的苦难(前12句):战乱毁了家业,瘟疫让亲人离散,茶园荒废欠了官税,想逃难又没钱离开,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这些描写真实反映了古代普通人面对天灾人祸时的无助。
2. 作者的劝慰(中间6句):用"不消苦疑难"直接安慰,说人生本来就苦,但也要学会把逆境当顺境看。这种劝解既有哲理又带着朋友间的温暖。
3. 月夜共醉(最后6句):两人喝酒作诗、乘船赏月,在笑声中暂时超脱现实烦恼。"谁将眼界换"这句最妙,既是醉后看月亮的朦胧感,也暗指换个角度就能看开困境。
诗的魅力在于: - 用朋友聊天的日常场景,承载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 不说大道理,而是用"两醉汉"的憨态传递乐观精神 - 结尾月夜泛舟的画面,把沉重话题升华成诗意的人生感悟
就像现代人遇到烦心事,好朋友带着啤酒来听你吐槽,最后俩人喝嗨了反而看开了一样,诗中那种"再难也要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特别打动人。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