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镇

新河三百有馀里,千帆飞渡如轻凫。
连年被水水泛滥,深不可涉浅或淤。
荷畚举锸有徵集,岁晚犹未休役车。
濒河之地广且袤,曩者历历多村墟。
荒烟衰草一何有,平畴万顷皆栖苴。
数间茅屋斜厕水,绝少行踪惟鼪鼯。
戍旗一片自摇飏,夕阳黯淡风萧疏。
寒空入暝四野迥,霜气憯慄生肌肤。
俄然草际有偶语,已断还续声模糊。
何人篝火明忽灭,觱栗高下吹乌乌。
夜深稛载入林去,明朝依旧充河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河泛滥区百姓生活的苦难画卷,用白描手法展现了触目惊心的生存困境。

开篇用"千帆飞渡"的壮阔画面反衬现实——三百里新河早已变成"深不可涉浅或淤"的死亡陷阱。百姓们被迫放下农具,全年无休地扛着铁锹治水,就像现代工地上的农民工,只不过他们是在与自然搏命。

中间八句镜头拉近:曾经繁荣的村庄变成"荒烟衰草"的无人区,偶尔几间茅屋歪斜在水边,只有黄鼠狼出没。戍旗在寒风中飘摇,夕阳把萧索拉得更长,霜气刺骨——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被灾难掏空的鬼域世界。

最震撼的是结尾的"夜戏":草丛里传来窃窃私语,鬼火般的篝火明灭不定,有人吹着凄厉的筚篥(古代乐器)。这些像幽灵般的身影,其实是连夜偷运物资的河夫,天亮后又要继续服劳役。这种"白天奴隶,夜晚盗贼"的双面生活,比直接描写鞭打更令人心碎。

全诗像一部纪实短片,没有直接控诉,但每个画面都在质问:当自然成为暴君,当治水变成酷刑,人的尊严该何处安放?这种跨越时空的民生之痛,正是它最刺穿人心的力量。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