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写给朋友于鳞的赠诗,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欣赏和对关中文化的赞美。
前两句用"邺下名"(曹操父子聚集文人的典故)和"济南生"(指儒学大师伏生)来夸赞于鳞既有文采又精通经学,就像古代那些著名文人学者一样出色。
中间四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华山在风中巍然耸立,黄河在雨后奔腾咆哮。用"天回"、"地坼"这样夸张的词语,把陕西(关中)的山河气势写得特别震撼。接着说朝廷的诏书(玺书)像北斗星一样崇高,希望于鳞的文笔能让长安(西京)的文化重现辉煌。
最后两句说:别说像古代王吉和贡禹那样互相推荐做官的事了(弹冠相庆的典故),就是普通百姓听到你的名声也会心平气和。这是进一步赞美于鳞的品德能让所有人都敬佩。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的描写,既赞美了朋友的才华,又展现了关中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落脚到对友人品德的称赞,层次很丰富。诗人用大气磅礴的笔法,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化的推崇完美融合在一起。